养鸡场的环境管理要点

养鸡场的环境管理要点






1、温度管理


   养殖场的温度关系着肉仔鸡健康生长和饲料利用率,温度过高,鸡采食减少,饮水过多,生长缓慢,温度过低,雏鸡卵黄吸收不好,引起呼吸道病,消化不良,增加饲料消耗,降低饲料报酬。 

 

    测定生长环境温度,以鸡背水平线为准,但这不是绝对的衡量标准,看温度,是否适宜,应观察鸡群离热源远近及活动和分布状态判定。 


不同季节,小鸡群对温度要求:

周龄  冬季(室温℃)  夏季(室温℃)

1-3日龄  34-35℃  32-33℃   

4-7日龄  32-33℃  28-31℃   

2周  29-31℃  28-30℃   

3周  26-28℃  25-27℃   

4周-出栏  20-21℃  20-21℃  


    第一周就严格撑握舍内温度变化,保持舍内相对恒温,特别重要,第二周起每周降温3℃,每周初采用上限温度,四周后温度控制在21℃时最适宜,温差控制在2-3℃范围,严禁超出此限度。 

  

温度控制至为重要,生产中应限外界气温变化,东东商城提醒养殖户们要严格掌握保持舍内温度相对稳定,做到及时调节,确保鸡得到最佳温度。 

   


2、湿度管理  


    环境温度,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,影响鸡的正常生长发育,第一周重点防止雏鸡脱水,相对湿度标准应控制在65-76%,第二周相对湿度65%,第三周一出栏50-60%最适宜鸡体生长。


育雏期温度高且干燥,湿度难控制,必要时采取措施:

A、于接近火道处的地面上,多量洒水。

B、进行舍内空中喷雾增加湿度。

C、在热风炉0.5-1m处,吊装蒸发设备增加湿度。 

 

   舍内相对湿度大于80%或小于40%,对鸡体会表现出现大危害作用,所以舍内安装湿度表,经常监测调节力争控制在标准所需范围内。



3、通风管理 

  

(1)通风目的:A、排除多余热量和湿度。B、提供氧气同时排除有害气体。C、减少舍内尘埃提高空气质量。   

(2)通风原则:育雏1-2周通风换气,应掌握在不影响育雏舍内温度为准则,并保证育雏舍无不良气味。从而增加舍内氧气含量,降低有害气体含量,减少鸡群发病,促进生长。第一周以保温为主,小量适当通风。第二周以后通风为主兼保温。   

(3)中后期3-4周,鸡采食增大,代谢旺盛,排泄量增加,对舍内污染较快,所以此期通风量就视外界气温及实际生产情况,适时增大调节。舍内通风量保证舍内空气清鲜,并做到通风温度协调一致为准则。舍温28℃以下,采取横向通风方式,28℃以上,采取纵向通风方式。 


  

4、光照管理


(1)光照时间:1—3日龄,24小时光照,促使鸡只尽快熟悉环境,有利于鸡的采食和饮水,3日龄后每天要有1—2小时黑暗时间,以免因突然停电造成鸡只应激。   

(2)光照强度,1—2周内采取强度光照,3周—出栏采取弱光强度原则。